六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23年工作要点-ag九游会官网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市自然资源局发布时间:2023-03-21 18:35
字号: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全市系统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和省自然资源厅工作部署,坚持一条主线、实施五个提升行动、夯实三项工作支撑,重点做好九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坚持以党的建设为主线,强化干事创业政治保证。

坚定不移强化党的政治建设。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对标党的二十大关于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新部署新要求,制定思路举措,确保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持续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

坚定不移夯实基层组织建设。认真做好局属党支部换届选举工作,选好配强各党支部班子。健全完善基层党建工作考核机制,实行党建和业务联动考核,强化党建引领作用。抓好标杆党支部选树,择优申报全市基层党建工作“领航”计划示范库。积极探索党建、业务、文化相融共促发展新方法,拓展党建品牌,引导党员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坚定不移推进正风肃纪反腐。持续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和预防,落实谈心谈话制度。扎实推进巡视巡察审计反馈问题整改,确保改到位、改彻底、不反弹。开展内控风险评估,加大专项资金使用和财务管理情况检查力度。持续纠治“四风”顽疾,深化“一改两为”,提高效能建设实效。严明党的纪律要求,坚决查处基层“微腐败”等违规违纪问题。

坚定不移锻造过硬干部队伍。树牢正确用人导向,把好“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这个标准,选出用好政治坚定、勇于担当、肯干实干的好干部。加大全系统培训力度,丰富干部培训教育方式和内容。完善干部队伍评价体系,构建系统“人才档案”,为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事业做好人才储备。

(二)实施规划管理提升行动,更好发挥引领管控作用。

基本建立“三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对标对表省关于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的报审要求,加快完善成果,推进审议程序,力争6月底前完成市级总体规划审批,9月底前批复县级总体规划。全面推开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加快完成市局牵头的专项规划编制、报批、入库等工作,对市直有关部门承担的国土空间专项规划进行合规性审查,协助做好成果审批、入库,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管理。强化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管理,全面梳理原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分类进行完善或重新编制,瞄准城市发展方向和重点区域开展详细规划编制,规划面积不少于50平方公里。

促进城市功能品质双提升。坚持东向取经,以与上海对口合作为契机,推动我市规划设计院学习借鉴上海先进理念,提升城市规划水平。进一步加强与上海华汇设计院合作,高水准编制六安市主城区总体城市设计,成果全面融入详细规划,强化城市风貌塑造和管控。坚持在项目谋划、选址和规划控制指标设置上把握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供市政府决策参考。引导项目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向高水平看齐,营造特色突出、内涵丰富的空间效果、视觉效果。提高工程规划管理服务水平,通过规划放验线、批后巡查、出具不利因素告知单等方式,严格规划批后监管,树立规划权威。

探索村庄规划编制实施新机制。贯彻落实省委郑栅洁书记提出的“六安市要在村庄科学规划、集中建设节约用地等方面作一些研究和探索”要求,在提高村庄规划科学性、发挥引领管控作用上下功夫。编制《六安市村庄规划编制规程》,强化村庄布局优化、节约集约用地的技术指引,建立村庄规划留白机制,探索村庄规划动态管理机制,及时纠正“人减地增”、突破规划布局和用地规模等行为,建立乡村规划师制度,夯实乡村规划人才队伍。

(三)实施要素保障提升行动,更好发挥基础支撑作用。

坚持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加强与发改、交通、水利等部门协调对接,建立项目清单,摸排用地需求,积极争取国家配置计划。把握存量土地处置节奏,用好“增存挂钩”核算计划。落实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市级统筹机制、补充耕地指标市级储备机制,提高指标配置效率,确保重大项目应保尽保。结合产业布局和用地需求,适度超前开展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的编报审批工作,加大已获批成片开发方案的执行力度,对年度实施计划执行率过低的县区给予适度管控。加大土地要素会商力度,加强用地报批工作指导,提高审查审批效率,全年获批建设用地和增减挂钩项目3.5万亩。规范用地组卷、审批,严把用地报件质量关,争取在全省“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中保持第一方阵。

提升土地供应及市场调控水平。跟进服务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保障公共服务用地需求,全年供应土地4万亩左右。发挥城市土地储备“一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调节作用,提高土地调控和服务重点项目的能力。健全储备土地管护机制,坚持“优地出优品”理念,做好出让地块周边公建和基础配套设施规划设计,形成“快速高效、提品优价”的良性循环。抓住国家支持住房改善消费的风口,加强住宅用地市场形势跟踪研判,适时推出地块,显化土地资产。加强土地出让、项目开工建设、违约信息等土地供应情况监管,促进土地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管理。落实《六安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统筹矿产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做好市级发证矿业权出让,指导县区局做好砂石土资源出让,服务霍邱铁矿、金寨钼矿开发,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矿产资源支撑。强化矿产资源集约综合利用,持续推进绿色矿山遴选创建工作,实现矿业绿色发展。

(四)实施资源保护提升行动,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分解下达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和补充耕地任务,签订目标责任状,强化目标引领、考核引导。围绕耕地占补平衡目标,加强补充耕地项目实施、验收、指标入库备案工作督促指导,继续调度已完工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新增耕地指标的核定入库工作,显化指标效益。年度完成新增耕地1万亩、新增水田2万亩。围绕耕地“进出平衡”目标,指导编制年度耕地“进出平衡”实施方案,对耕地“进”“出”情况实行台账管理并落地落图。结合耕地恢复潜力调查评价结果,制定切实可行的耕地恢复补充方案,稳妥有序开展耕地流出排查整改和耕地找回工作,确保耕地面积相比上一年度不减少。

打好节约集约用地“组合拳”。尽快出台进一步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规范性文件并抓好贯彻实施,将节约集约理念贯穿土地管理利用各环节和全过程。坚持从规划管控入手,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的原则,合理安排各类用地。强化用地预审前端管控,加强对选线选址优化、建设方案比选、节地措施应用的审查把关,引导各类建设项目节约用地、不占或少占耕地。创新土地要素配置方式,探索实行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供地方式。瞄准工业发展主阵地,适当提高省级以上开发区新上工业项目容积率,全面推进开发区“标准地”出让,灵活用好工业用地价格杠杆,细化实施工业项目用地产出监管合同与土地出让合同“双合同”监管,科学开展开发区节约集约用地评价和工业项目亩均效益评价,建立健全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机制。统筹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农村闲置建设用地盘活,释放存量土地潜力。

提升生态修复治理综合效益。实施《六安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会同相关部门谋划一批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项目并推进实施。持续开展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加强项目实施监管,遏制以治代采行为。加大市场化方式修复尝试,以与上海市对口合作为契机,积极摸排具备条件项目,面向上海开展推介,争取社会资本参与我市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形成示范项目。继续推进中央及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实行月调度、季通报,确保按时完成整改验收工作。

(五)实施法治建设提升行动,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健全依法决策机制。落实公职律师、法律顾问制度,探索法律顾问参与有关谈判和合同签订等参与法治建设新形式,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在制定重大行政决策、推进依法行政中的积极作用。全面推行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机制,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增强规范性文件的针对性、及时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努力使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各方面制度更健全、更完善。做好规范性文件集中清理工作。

推动土地管理秩序根本性扭转。严格落实“月清”工作要求,建立立行立改和常态调度机制,确保违法用地行为及时制止、立即整改、全程督导。对以往年度各类型违法用地全面梳理,逐一优化方案、细化措施、强化调度,力争最大限度化解存量违法问题。督促各县区局依法查处违法用地案件,符合立案条件的立案率100%,结案率不低于80%。对违法用地突出的重点县区,选取典型案件市级直接立案查处、挂牌督办。加强工作沟通汇报,定期向市政府报告卫片执法及违法用地整改等情况,落实提级调度机制,确保2022年卫片执法市政府不被省政府约谈问责。持续推进例行督察挂账问题整改,继续抓好违建别墅清查问题排查,以“零容忍”态度遏制新增乱占耕地建房问题。

提升执法规范化水平。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组织开展好年度行政执法资格考试。落实行政执法案例指导制度,加强以案释法。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制度,实现执法信息公开透明、执法全过程留痕、执法决定合法有效。

(六)实施为民服务提升行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

创优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以争创“红旗窗口”为目标和抓手,进一步提升政务窗口服务水平。推进不动产登记市县一体化改革,建立以不动产单元代码为“根”的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信息共享机制,实现全业务链条信息共享闭环,全面实现不动产登记信息及地籍图可视化查询服务市县数据全覆盖,加强不动产登记队伍作风常态化建设,确保省营商环境考评始终位于标杆城市之列。配合住建部门围绕办理建筑许可领域的短板弱项,在工改系统衔接、审批流程优化、材料要件完善、案例收集上精准发力、补差补缺、争先进位。

服务乡村振兴。统筹实施补充耕地、增减挂钩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生产条件,优化建设用地空间布局。在盘活闲置建设用地上吃透政策、开动脑筋,着力保障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充分尊重村民作为村庄建设“主人翁”地位,坚持开门编规划的思路,与村民共谋村庄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交通组织、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等规划内容,发挥规划编制专业人员、土专家、田秀才聪明才智,真正编出能用、管用、好用的“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落实乡村振兴帮扶责任,支持对口帮扶村发展集体经济,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基本完成“难安置”项目治理。紧盯目标,强化督导,实行“一项目一政策一措施”,确保2023年底纳入省级调度的85个“难安置”项目见底清零。把自主摸排的26个项目纳入2023年工作任务,一并推进,以实际成效回应群众关切和期待。坚决遏制“难安置”增量,做到源头严控、过程严管、后果严惩。

完善土地征收补偿安置政策。结合贯彻省《土地征收及补偿安置办法》,出台《市农村村民住宅补偿安置办法》,调整《被征收集体土地上房屋、其他附着物及青苗补偿标准》等配套制度,规范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安置工作,强化土地征收制度支撑,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七)强化基础业务支撑,提升自然资源规划治理能力。

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聚焦自然资源和规划领域存在体制机制性障碍、亟待建立新机制的工作,着力推进对工作具有重大促进作用的改革措施,提升改革工作质量。抓好“学上海、抓改革、促合作”改革任务落实,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学思想、转观念、见行动。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关于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工作要求,总结我市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工作经验,进一步规范入市相关规则,探索完善收益分配机制。

建立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评价体系。高质量完成2022年度国土变更调查工作,确保新增建设用地图斑、补充耕地图斑、涉及一级地类和耕地二级地类变更图斑的差错率均低于2%,保障调查成果的现势性和准确性。做好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评价指标验证试点,配合开展森林、草原、湿地、地下水调查监测工作。

加强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开展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完成张母桥河等20条河流自然资源确权工作。按期完成集体土地所有权成果更新汇交,并将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纳入日常不动产登记业务。完善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试点成果,配合做好我市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综合报告编制。

(八)强化安全生产支撑,牢牢守住各项风险底线。

强化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群专监测、会商预警、防灾避险”全链条防范举措,探索建立“人防 技防”模式,确保不发生因地质灾害导致人员伤亡事故。组织开展矿山动态监测、开发利用方案执行情况检查,及时查处超层越界开采等违规开采行为。

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结合自然资源领域违法乱象和突出问题整治,及时排查、移送涉黑涉恶线索,确保线索排查移送及“三书一函”办结率100%。

做好信访维稳工作。建立自然资源信访事项查询、跟踪、督办闭环管理机制,办理过程全程跟踪、办理情况及时报告,扎实办好“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加强规划管理、土地征收、矿产资源开发等重要领域分析研判,针对性采取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严格审查审批、加强日常监管等综合性预防措施。持续做好信访积案化解工作,建立工作专班,落实积案化解任务和工作责任,定期排查信访积案,着力化解涉土涉规矛盾、纠纷,做到“总量下降、存量减少”。

(九)强化系统运转支撑,促进内部管理规范化高效化。

增强系统整体功能。着眼于思想上的统一、力量上的凝聚、步调上的一致,切实加强系统建设。各级都要主动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增强对上沟通、对下指导的经常性、时效性,密切纵向联系,加强横向沟通,强化系统观念。强化守土有责、守土负责意识,聚精会神种好自家“责任田”,把握工作主导权。大力弘扬见贤思齐、争先创优、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积极做好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树立系统良好形象。

完善效能督办制度。建立重要事项清单化、闭环式管理机制,重点协调调度好政府目标管理、重要政策推进和领导批示件办理等,实行周督查、月反馈、季评价,做到督查督办“严格到位”,全面推动工作落实落地。修订《严肃纪律加强作风建设管理办法》,激发干部队伍“赶考”姿态,实现“工作紧起来、精神提起来、纪律严起来”。

加强新闻宣传工作。聚焦规划引领、要素保障、耕地保护、节约集约、生态修复、优化营商环境等重点领域,大力宣传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成效、亮点特色和创新创造,展现大部门、大单位的良好形象和干部职工良好精神风貌。加强宣传工作培训,探索撬动自然资源和规划领域新闻宣传的“流量密码”。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点击“”在线咨询,也可以拨打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或者拨打市长热线:0564-12345。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