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24年工作要点-ag九游会官网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市自然资源局发布时间:2024-03-11 14:39
字号: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和省自然资源厅工作部署,重点做好九个方面工作:

一、量质并重、严格执法,切实守牢耕地保护红线

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扎实开展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首考”工作,对突破耕地保护红线等重大问题实行“一票否决”,坚决将党政同责落到实处。

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按照国家关于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统一部署,将各类对耕地的占用纳入统一管理,坚持“以补定占”,实行年度“算大账”。全面摸清耕地后备资源,拓宽补充耕地来源途径,严格补充耕地项目管理和后期管护。分类稳妥有序开展耕地恢复。积极探索开展农用地布局优化工作。

建立耕地保护新机制。积极推进耕地保护网格化管理体系建设,推动耕地保护“人防 技防”的动态监测评估预警和实施监管机制,做到地有人管,田有人护。落实耕地保护任务完成情况奖惩机制,对存在耕地保护缺口且无法按时补齐的县区收取经济补偿,用于奖励超额承担任务的县区。积极争创自然资源保护示范县(区),坚决遏制违法用地用矿问题增量、整治存量,推动落实“零违法”“零增长”。

二、服务经济、以进促稳,强化自然资源要素保障

持续提升土地要素保障质效。充分运用市级土地要素保障会商平台,及时会商解决重大项目用地保障难题。加强项目用地政策宣传解读,提前介入主动服务,跟踪督促重大项目用地报批进度,做好用地保障服务。用好建设用地审批权委托,严格用地组卷质量和审查标准,持续提升用地审批效率,争取在全省“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中保持第一方阵。完善规划选址综合论证工作机制,推动实现一次踏勘、一次论证。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实施规划审查审批,全力推进项目复垦验收。

优化土地利用计划配置。分类用好各类年度用地计划,实行新增建设用地计划“预分配 市级统筹”方式,积极争取省政府督查激励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奖励。用好先行用地等政策工具。

强化土地供应管理。结合市政府投资计划项目和成片开发方案,合理编制2024年土地供应计划和储备土地三年滚动计划(2024-2026年)。严格规范国有土地资产配置,加强土地出让全流程监管。制定优化省级以上开发区项目供地管理相关措施,严把开发园区用地准入门槛,严格控制用地规模,县区开发园区单独供地50亩以上的,提交市级审核把关。创新土地要素配置方式,探索实行长期租赁、先租后让、弹性年期等供地方式,对规划建设条件明确的工业项目用地,实行带方案出让,推动实现“交地即开工”。抓实临时用地审批、复垦等全过程监管。

促进开发园区提质增效。强化规划引领,科学规划开发园区产业布局,推动解决已建成工业区用地效率不高等问题,进一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优化空间布局,突出“亩均论英雄”,全面盘活批而未供、闲置和低效工业土地,不断提高容积率、投入产出效益。全面实施“标准地”出让,落实“双监管”合同,引导企业“工业上楼”,提高工业地块利用率。加快标准化厂房建设,鼓励企业建设多层厂房。

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强合六产业空间保障,将重要基础设施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为高质量建设合六经济走廊提供规划支撑。持续深化大别山革命老区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做好公路、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全流程要素保障。科学布局战略预留区,为上海—六安建设一区多园、共建产业园和产业飞地建设等预留空间。

三、多规合一、规划先行,打造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持续完善“三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完成县级国土空间规划审批,统筹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全面完成集聚提升类村庄规划编制,提升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村庄规划水平。开展中心城区、县城和开发区新一轮单元详细规划全覆盖。根据年度实施计划提前编制地块详细规划,进一步优化用地布局。全面完成国土空间专项规划编制,在一张底图上谋划各行各业用地需求,实现“多规合一”。

持续加强规划管控。坚决把好用地规划审查关,全面使用“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守好三条红线,切实维护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加强定量定点管控,实施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修改全生命周期管理。强化城市设计和城市风貌塑造,用好六安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持续补齐“城市窟窿”和公共基础设施短板。严格规划许可,规范规划放线、验线、核实,做好商品房不利因素告知,持续开展批后巡查。科学编报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逐步实现地等项目。加强乡镇规划、村庄规划审查,对部分重点乡镇开展提级审查。推动县区乡村规划师制度落地,优先安排乡村规划师在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所在乡镇驻村驻镇。

深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按照国家、省有关部署有序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优化农村地区国土空间格局。加快推进2个试点乡镇完成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年度子项目,指导做好中期评估有关工作,力争全省排名靠前取得激励。

四、资源整合、强化监管,提高战略性矿产资源保障能力

持续推进矿产资源整合。全面梳理全市各类矿权及其开发利用情况,发掘勘查开发潜力。推进霍邱县四平山水泥石灰岩矿采矿权整合、霍山县磨子潭镇堆谷山矿泉水探矿权出让。市级完成出让矿权2—4处。指导县区局做好砂石土资源采矿权出让,严格出让方案审查。加大霍邱未开采铁矿资源整体开发力度,加强整体规划、整合重组,提高铁矿资源利用水平。加快推动金寨沙坪沟钼矿资源开发,争取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推动完成霍邱范桥铁矿历史遗留问题解决;加强与省级沟通汇报,有序启动周集铁矿处置。

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监管。高质量完成矿产资源储量年报统计、矿业权人勘查开发信息公示等工作。严格执行重要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综合利用率等标准要求。开展市县级发证矿业权超层越界开采动态监测,严厉打击超层越界开采违法行为。持续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力争到2025年全市40%的大中型生产矿山建成绿色矿山。

五、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系统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

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抓好《六安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2—2035年)》报批和持续实施。谋划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工程项目,做好项目申报准备工作,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资金支持。

加强矿山生态修复与监管。按计划实施12个年度矿山生态修复任务,计划完成治理面积92.58公顷。做好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作业务指导,规范项目设计、施工、验收、审计等环节监管。压实县区属地监管责任,督促在建与生产矿山企业履行边开采、边修复义务。

探索市场化方式开展生态修复。积极引导县区探索市场化方式推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持续抓好霍邱县芙蓉山、奶庙山两处市场化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全过程管理,确保“以用定治”市场化方式修复目标落地见效。

六、激发活力、创新举措,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落地见效

深入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坚持内涵式发展,提升城市土地综合产出率和经济密度。加强省级以上开发区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管理。落实混合产业用地、工业用地分割转让办法等政策。落实《乡村振兴用地政策指南(2023年)》,对确需在城镇开发边界外使用零星、分散建设用地发展乡村产业项目及其配套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按照“用多少、转(征)多少、供多少”的原则,实施点状供地,助推乡村振兴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推进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区)创建工作。

做好国土变更调查和卫片执法改革统筹。持续开展日常变更调查,提高日常变更调查时效性和精准性,做好变更调查与耕地保护、卫片执法联动协作。压实县区年度国土变更调查主体责任,对成果质量严格把控、及时跟进,确保顺利通过国家级核查。调整优化卫片执法方式,源头防控端口前移,落实“早谋划、早报批、早供地、早发现、早制止、早整改”六早工作机制,确保重大项目动土有据、依法用地,防止“日常不管、年底突击整改”。

持续优化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制度。按照省级有关部署,有序开展资源资产清查、资产实物量统计和价值量核算,建立资产“一本账”。按照省级有关部署,积极探索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式。探索在土地、矿产资源资产配置中附带生态保护修复条件等价值实现模式。稳慎推进金寨县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总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争取进一步扩大入市范围。

七、为民办事,为企服务,创优一流营商环境

加强政策法规宣传。深入推进信访法治化,加大《信访工作条例》学习和宣传力度,推动“枫桥经验”与“浦江经验”融合创新。常态化开展“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行动。严格落实“四下基层”,持续开展“推进自然资源要素对接”活动,推动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走访调研,巩固联系帮扶企业工作机制,推动惠企红利精准高效直达企业。

健全群众信访工作机制。落实信访工作“控增量、减存量、防变量”要求,紧盯自然资源信访工作目标任务,完善信访责任体系,依法分类处理信访诉求。常态化开展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健全完善领导接访、约访下访、包案化解等工作机制,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推动初访事项及时解决。开展“服务 信访”,持续推进规划建设信访投诉问题解决。

加快推动历史遗留问题处置。着力攻坚“毛地出让”未完成项目清理处置,找准工作切入点,明晰处置路径,力争全面完成处置工作。巩固拓展“难安置”专项治理成效,建立健全“先安置后拆迁”长效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源头治理,防止出现新的“难安置”问题。牵头出台《六安市集体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安置办法》。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制定年度地灾防治工作方案,摸清地灾隐患底数,提升地灾防治能力水平,严格汛期值班值守,切实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监督指导县区加快实施中央和省补资金治理工程项目,序时推进国债项目实施。

持续开展不动产登记提升行动。推进不动产登记队伍作风常态化建设,持续擦亮“皋速登”党建品牌。确保登记财产指标在全省靠前位置不掉队。落实涉企不动产登记“零收费”政策,持续推进“四电”应用,打造“绿色登记”模式。扎实推进不动产登记领域“小切口”民生问题专项整治,切实解决群众反映集中的地下车位办证难等问题。整合市县不动产登记“一窗办事”平台功能,加快“一码管地”平台建设。

八、夯实基础、强化支撑,持续提升自然资源治理效能

持续推进法治建设工作。深入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学习,制定法治建设年度工作要点和普法工作清单,组织专题培训,有序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加强法治队伍建设,提升自然资源法治队伍业务素质和执法能力。拓展多元化解纷路径,发挥法律顾问优势作用,认真做好行政复议、应诉案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常态化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检查,适时组织行政执法案卷评查。

推动测绘地理信息转型升级。依法加强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管理,扎实开展测绘地理信息质量“双随机”监督抽查工作。加强地图市场监管,落实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进学校、进媒体、进社区”。有序推进信息化建设,做好数据管理和信息机房关键设施运维,保障信息系统和自然资源专网安全。落实全市卫星影像数据统筹管理应用,按省卫星应用技术中心建设指南和市级卫星应用技术中心建设方案要求完成省厅三年期考核任务。

做好统一确权登记工作。加快推动农村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稳妥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与土地承包合同管理有序衔接,力争2024年底前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颁证工作纳入不动产统一登记业务。指导县区尽快完成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有序推进林权登记存量数据整合汇交、信息共享。

统筹做好安全生产。紧盯地灾防治、违法用地用矿、储备地块、地勘和测绘行业、城建档案馆等重点领域,持续加强隐患排查,强化监测预警,压紧压实各级责任,狠抓工作落实,防范遏制重大人员伤亡事件发生,切实保障自然资源领域安全形势稳定。

加强新闻宣传工作。进一步完善信息工作机制,加强新媒体运营,强化政务信息报送,聚焦规划引领、要素保障、耕地保护、节约集约、生态修复、营商环境等重点领域,推动信息宣传“快、准、亮”。加强“4·22世界地球日”“6·25全国土地日”“8·29全国测绘法宣传日”等活动宣传报道。

促进内部管理规范化高效化。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精简、效能、务实原则,严格控制发文数量和会议次数、规模。落实《关于进一步厉行节约习惯过紧日子的若干举措》要求,坚持厉行勤俭节约,强化办公经费管理。强化跟踪督办,建立“清单制 责任制 限时办结制”工作机制,跟踪调度年度重点任务、领导批示件、各类信访投诉及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等重要事项,全面推动工作落实落地。发挥效能办作用,常态化开展效能督查,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推动各项工作走前列、做表率。完善内控制度建设,科学编报预决算,加快预算执行效率,不断提升防范风险的意识和能力。持续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树立系统良好形象。落实信息公开制度;做好档案归集及保密工作。持续提升行政审批窗口服务质效和信用体系建设能力水平。

九、党建引领、自我革命,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力争主题教育有效做法制度化、成功经验长效化。抓好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和党员干部经常性教育,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到推进自然资源工作攻坚克难、高质量发展上来。

落实党建工作主体责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定期研究党建工作,适时组织党建重点工作督查检查。实施年度“党建 业务”双百分考核,深化党建业务融合提升,创建“模范机关”。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抓好基层党组织换届选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抓好党员教育管理和培养发展。积极培育支部党建品牌,提高党支部“三会一课”的质量,使支部工作更接地气、更有实效。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抓好网络领域意识安全工作。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树牢正确用人导向,坚持“忠专实”“勤正廉”,以实绩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修订完善科级干部选拔任用、主任科员职级晋升等工作流程,进一步加强年轻干部的培养使用,优化干部队伍年龄结构。抓好干部教育培训,推进“业务骨干上台讲”,用好针对性调学、线上学习,有计划开展挂职锻炼、跟班学习。组织开展全市自然资源政策法规和业务专题培训班,扩大基层培训覆盖面。持续抓好老干部工作和工青妇等群团工作。

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强化“两个责任”落实,严格落实“三重一大”等决策制度,自觉接受监督。大力开展警示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紧盯重点领域,健全规章制度和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密切配合纪检监察部门监督执纪问责,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压紧压实“下管一级”政治责任,加强对县区局“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探索开展政治监督谈话。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点击“”在线咨询,也可以拨打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或者拨打市长热线:0564-12345。

网站地图